七八文学 > 穿越小说 > 争名夺利 > 第五百三十五章:朱棣抵达大明!
毛骧、沈至虽然早知道。

一旦朱元璋驾崩,朱棣一定会回朝治丧,可真到这个时候,两人全都忍不住想要劝阻。

其实,整个天下,就是目光比较长远点的农民也知道。

值此时刻,朱棣回朝将会冒多么大的风险。

朱棣抬手制止二人,含笑道:“换做你们,父母病重,你们难道能熟视无睹,明知而不回去?此为孝。”

“且不说孝,就说若是我不回去,整个天下如何看待我?”

“我们燕华的子民,如何看待我?”

“我这个一国之主,做出这样的垂范,如何以身作则,正面引导我们燕华子民?”

“所以,无论是从孝出发,还是从我身为燕华之主,要为天下垂范出发,此行,我都必须成行。”

沈至二人默然。

王爷说的句句在理!

朱棣摆了摆手,吩咐:“好了,沈至先回去吧,毛骧去通传内阁,军事五部,议政殿议事。”

……

毛骧、沈至行礼离开后。

朱棣陷入沉思。

好一会儿,才起身,往议政殿赶去。

哗啦!

朱棣抵达时,内阁,以及军事五部部长全都到齐,众人齐齐起身行礼。

朱棣压了压手。

众人落座,悄悄看着朱棣。

都能看得出,朱棣情绪不高,在强打精神。

朱棣环顾众人,开口便定下基调:“父皇、母后病危,我准备回朝,此番召集你们,是为商议,我走之后的事情。”

“以及,谁跟着我回去。”

叶茂等人嘴唇动动,想劝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一时间,议政殿陷入沉默。

“臣支持王爷回去。”夏时敏率先打破沉默,不过,紧接着,话锋一转,“王爷回去是应该的,但必须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虽然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事实摆在眼前,不得不承认,一旦大明没有陛下,大明和我国的关系,必然要再生波澜。”

“太子对王爷虽有兄弟情义,可这些年,太子的种种所为,也证明了,太子的内心十分复杂,其内心的天平,随时都可能,滑落向不利于王爷的一面。”

“此番,王爷回朝,海军早期的十六艘铁甲舰要带上,还有,另外八艘新式战舰,也必须带上,另外,两支海军陆战队,也一定要随行!”

众人纷纷点头。

俞靖表态道:“八艘只存在于内阁以及军事五部的新式战舰,已经训练经年,完全可以用于实战。”

这八艘战舰。

是从洪武三十年开始。

陆陆续续,迭代制造的新式战舰。

每年制造两艘。

而且是极为隐秘的制造。

在内阁和军事五部相互配合下,从鸡笼屿造船厂秘密抽调了部分工程师,前往徐福省,在徐福省北边,军管的四个海岛其中一个,修建了一个小型造船厂。

运往徐福省的钢铁,也是打着,徐福省工农业需求的名义,秘密运去的。

虽然只有八艘。

可这八艘战舰,经过这几年不断迭代,不断重新改装。

战斗力足可以完胜早期的十六艘铁甲舰。

朱棣摆了摆手,“八艘新式战舰,不能这么早暴露,此番,十六艘早期铁甲舰,以及两个海军陆战队跟着我回去就行。”

“王妃和侧妃,以及几个孩子,肯定都要跟着我回去,我走后,内阁和军事五部,成立联席决策团,还像以往的老规矩,联席决策团,少数服从多数。”

这下,所有人眉头都拧的很紧。

一位殿下都不留。

一旦有个不测。

燕华可就无主了!

“王爷,臣坚决不同意!”蒋进忠顿时激动起身。

随即,众人纷纷开口表示反对。

朱棣不由笑了。

或许,此番回去有风险。

可二哥为首,那么多兄弟。

怎么都不会让他朱棣,连一个孩子都保不住。

何况,他也不是没有安排后手。

这些年,他也不是没有做准备。

内阁和军事五部,都是他多年来,亲自提拔的。

这一刻的反应,也证明了众人的忠诚。

他相信,只要联席决策团不出问题,有燕华这个后盾,他回去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朱棣抬手制止众人,笑问:“有你们在,有你们组成的联席决策团在,咱们燕华这艘大船,不但坚如磐石,一旦愤怒,更能造成巨大破坏,我想,朝廷那边,即便有人恨不得把我生吞活剥了,也得掂量掂量吧?怎么,你们对自己没自信,认为我不在了,你们就会争权夺利,不顾我的生死,不顾燕华的整体利益了?”

其实,他此番带着全家离开燕京,回中原,有三个目的。

首先,就是去见父皇、母后最后一面。

其次,就是要给眼前,这些跟随他二十多年的老臣,老兄弟们一个机会,给燕华的官场生态,进行最后的淬火。

这些年,燕华的发展很好,大家都功成名就了。

可随之而来,为将来身前身后名,在史书中的地位问题,争斗也颇多。

他们争的,不是类似大明那种权力财富。

而是历史地位!

谁都知道,燕华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未来。

而他们,作为参与者,建设者,在史书上,被浓墨重彩的记录一笔是必然的。

可问题来了。

除了他这个燕华之主,谁能成为,第二被浓墨重彩描述,第二功臣呢?

蒋胖子认为其最早跟随在他身边,应该是第二功臣。

叶茂认为,其是内阁首辅,应该是第二功臣。

……

陆军认为,在燕华开疆拓土中,陆军的功绩最大,陆军当为第二。

海军认为……

总之,大家为了争第二、第三……

这些身后虚荣,这些年,明里暗里,没少较劲儿。

对此,他到并不反感。

世间,又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到无欲无求?

他们没有为捞钱捞权,勾心斗角,已经很难得了。

他虽然不反感。

但也要让他们明白,争可以,在大局上,大事上,必须要做到没有私心!

他们这些第一代,要为后来者做一个榜样。

当官员,通过层层选拔淘汰、考核,进入内阁以及军事五部,这个站在燕华金字塔顶尖的一小撮后。

可以争,哪怕是为了生前的名利争也无妨。

甚至,他们在地方行省、郡县布局都没问题,只要保持平衡即可。

但当涉及大局、大事时,他们必须学会妥协团结。

此番,他以身入局,就是要为燕华核心顶层的官场生态,进行最后的淬火。

若是此番,在座的老臣,老兄弟们,有人做不到这一点,等他回来,只能忍痛,将其驱赶出权力的核心层,命其退休了。

他要通过此事,为燕华的内阁、军事五部组成的核心层,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涉及大局、大事时,必须要放下私心,以大局为重!

任何一个群体。

只要是人形成的群体,斗争是必不可少的。

斗争可以有。

但必须有底线。

其次,就是以身入局,看看大哥的反应。

……

朱棣在燕华,无疑于朱元璋在大明。

拥有绝对的权威。

一旦朱棣做出决定。

别人很难反对。

很快,一应事情就议定。

众人领命后,纷纷去安排。

朱棣折返书房不久。

毛骧带着两个年轻人赶来。

两年轻人见了朱棣时,眼中顿时露出狂热崇拜,行礼:“阮大友!吴廷军!拜见王爷!”

朱棣含笑指了指旁侧的椅子。

打量着两个从占城偷渡来的寒门读书人。

阮大友、吴廷军是洪武三十二年,从占城偷渡而来。

在占城时。

这两个出身寒门的读书人,曾领导了占城‘士林上书’事件。

带领一群寒门读书人,请求占城王朝全面效仿燕华。

被占城王朝血腥残酷对待。

这二人侥幸逃脱。

说是侥幸,其实是军情司暗中协助罢了。

抵达燕京后,请求他出兵占城,解救占城百姓于水火,并且提出,愿意效仿王仲业(小早川仲业)献土献民。

他当然不可能答应了。

毕竟,占城是朝廷的藩属。

于是,就安排二人,进入国子监外邦学院学习。

如今,已经是第三年了。

此番回朝,肯定会有些风险。

所以,这二人应该放回占城了。

他不希望大哥做出有损兄弟情谊的事情。

占城发生骚乱,就当是,他提醒大哥吧。

朱棣简短询问了几句,二人在燕华学习、生活情况后,就话锋一转,说道:“你们想要向燕华献土献民,说实话,这是我们燕华的荣耀,可占城与昔日的倭国不同,占城现在还是大明朝的藩属,我与大明朝的关系,就不用多说了,所以,只要我朝和大明的关系不破裂,无论如何,燕华都无法直接插手占城之事。”

阮大友二人脸上顿时露出失落绝望之色。

朱棣注意到后,安慰道:“当然,占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我们也知道,也十分同情,所以,这些年,对占城偷渡来的百姓,我们竭尽全力安置,对类似你们这些偷渡来的读书人,我们也把你们安排在国子监培养。”

这些年。

以阮吴二人为首的偷渡寒门子弟,和占城官派委培读书人。

在中枢国子监,可没少发生冲突。

颇有点,清末留学生的味道。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干预占城事务,但出于对占城百姓的同情,所以,我与内阁商议,一致决定,送你们回去,并且赠送你们,五门第一代小钢炮,两千支火绳枪……”

……

“至于你们成功后,是单独立国,还是献土献民,加入燕华,我们不强求,完全尊重你们的选择。”

阮吴二人脸上露出喜色,骤然起身,激动道:“谢谢王爷,谢谢王爷,一旦我们的事业成功,我们愿意加入燕华!”

朱棣笑着摆了摆手。

阮吴二人,倾向于献土献民,并入燕华。

可他通过军情司也很清楚。

外邦学院中,占城的寒门子弟派中,有很多人更倾向于自行建国。

然后断绝和朝廷的邦交。

依附燕华,成为燕华藩属。

……

何况,他此举,只是告诉大哥,不要动手,否则,大明的番邦体系,会瞬间坍塌。

要知道,这些年,秘密偷渡燕华求学的,可不知占城寒门。

南朝、高丽、阿瓦王朝……

都有!

只要他把这些人送回去,燕华随意支持一点,退出现役的老旧火器,就能让朝廷的藩属政权,陷入无休无止的动乱。

都不需要对中原做什么。

就能让大哥这个天下共主,灰头土脸。

在政治上,陷入巨大被动中。

……

朱棣还在频繁召见各级官员、将领,为出发做准备。

于此同时。

江浙。

折返金陵的列车上。

朱标面色沉重悲恸从前面,朱元璋、马秀英修养的车厢内走出。

刹那。

朱樉等人纷纷起身,看向朱标。

嗒嗒嗒……

车厢内十分安静,只能听到,轨道和车轮碰撞,有节奏的声响。

朱标没说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朱樉兄弟们,脸上燃起的一丝希望,瞬间消失,呆呆坐下。

大哥虽然什么也没说。

可大家已经清楚,父皇、母后依旧没有醒来。

朱标沿着车厢走廊,一直往后面一节车厢走去。

走到两节车厢相连的门口时。

朱樉突然起身,询问:“大哥,父皇在沈家短暂清醒,下令不准老四回来,不知大哥对此什么态度?”

其他藩王、王妃们也全都看向朱标。

毕竟,已经过去好几天了。

大哥对父皇这道命令,仿若未闻。

令人忍不住胡思乱想。

朱标转身,看着朱樉,视线移动,环视兄弟们后,又看向朱樉,“老二,你说我该怎么办,命令是父皇下达的不假,可父皇、母后能不能挺过这一次劫难,我们谁都说不准,如果我遵从父皇旨意,不让老四回来,老四会不会埋怨我?将来,天下人又该怎么议论我?”

“大哥刻薄无情,不让老四见父皇母后最后一面?”

“你说,我该怎么办?”

朱樉唇角抽抽。

想反驳,这是借口。

可又无法反驳。

毕竟,大哥说的句句在理。

朱标不管朱樉,转身前往另一节车厢。

沐英和朝中重臣乘坐这节车厢。

朱标进来后。

沐英抬头看着朱标,此刻,他也猜不透,太子心中到底想什么。

悲恸肯定有。

可有没有一丝激动呢?

毕竟,一旦义父驾崩,太子就真正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了。

那么,太子的心意,又是什么?

老四回来,太子又将如何对待老四?

他无法预判。

胡惟庸、吕本相互对视,眼中闪过一抹窃喜。

太子刚才在另一节车厢的话,他们听到了。

朱四郎要回来了!

哈哈……

他们的机会来了!

……

两日后。

就当朱标带着陷入昏迷的朱元璋、马秀英抵达金陵时。

福建也格外激动热闹。

护送朱棣的舰队,即将抵达,并且朱棣要从福建,乘坐火车前往金陵的消息率先传来。

整个福建,都闻风而动,迎接朱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