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文学 > 穿越小说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七十章【公子小白】
  
三六九,往外走,想来有一些朋友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休息了两天,老李也要踏上更帖之路了。
新年新气象,本帖也一样。
去年老李用笨拙的文字组织能力写完了西周的覆灭、东周的开始还有郑国主导的中原事务,也大致讲述了一些相关的礼仪知识和风俗习惯。而今年,我们将真正进入这个时代的主题—争霸,齐、楚、晋、秦以及东南的吴、越将一一登上这个舞台,将这段历史推向一个又一个高丨潮丨。
从今天起,一位又一位大神级人物将陆续现身。老李要说,之前的只是铺垫,精彩才刚刚开始。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单字仲。三监叛乱平定后,管叔鲜被诛杀,管国被废为邑,其后人以国名为氏,管叔鲜就是管氏的始祖。但管仲并不出自这一支,他是周穆王的后人,周穆王有一个儿子被封在管邑,后人移居齐国后,就以故地为氏。前文中的管至父说起来还是管仲的族叔,管仲的父亲也管庄曾经担任齐国大夫,然而管庄早逝,管仲家道中落,就是在这时,管仲结交了鲍叔牙。
鲍叔牙是大禹后人,姒姓,鲍氏,名牙,其父亲鲍敬叔也是齐国大夫。鲍叔牙曾说人生有两大快事,“一为食盾鱼,二为饮玲珑”。盾鱼听着耳生,但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一定听过—鲍鱼,而且这个名字就是因鲍叔牙而得。玲珑是一种茶叶,也因为鲍叔牙喜爱故得名“鲍叔芽”,至今都有卖的。可见鲍叔牙家境还是不错的,事实上,鲍氏一族一直是齐国的名门望族。
长得像盾的盾鱼,因为鲍叔牙爱吃,故得名鲍鱼。这样的海中珍品就不多作介绍了(*^▽^*)
玲珑茶,鲍叔牙爱喝。故得名鲍叔芽。
据传,管仲为报答知遇之恩,专门为鲍叔牙建造了一座玲珑园,供鲍叔一生享用这两大美味。
~~管鲍之交~~
临淄城,月光下,一壶清水煮新茶。
两位士人坐而论道,他们时而微微点头,时而激烈争论,他们在勾画齐国美好的未来,他们在描绘自己远大的理想。不知不觉东方渐白,两人起身,拱手,施礼,话别,感慨一别之后,山高路远,期盼一切顺遂,早日再得相逢。
这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
一位叫鲍叔牙。
另一位叫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单字仲。三监叛乱平定后,管叔鲜被诛杀,管国被废为邑,其后人以国名为氏,管叔鲜就是管氏的始祖。但管仲并不出自这一支,他是周穆王的后人,周穆王有一个儿子被封在管邑,后人移居齐国后,就以故地为氏。前文中的管至父说起来还是管仲的族叔,管仲的父亲也管庄曾经担任齐国大夫,然而管庄早逝,管仲家道中落,就是在这时,管仲结交了鲍叔牙。
鲍叔牙是大禹后人,姒姓,鲍氏,名牙,其父亲鲍敬叔也是齐国大夫。鲍叔牙曾说人生有两大快事,“一为食盾鱼,二为饮玲珑”。盾鱼听着耳生,但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一定听过—鲍鱼,而且这个名字就是因鲍叔牙而得。玲珑是一种茶叶,也因为鲍叔牙喜爱故得名“鲍叔芽”,至今都有卖的。可见鲍叔牙家境还是不错的,事实上,鲍氏一族一直是齐国的名门望族。
鲍叔牙和管仲同岁,又都胸怀大志,彼此都视对方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不过别人可不这么看,都觉得管仲这人既胆小还爱占小便宜,不配做君子鲍叔牙的朋友。
比如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管仲总是要比鲍叔牙出资少,生意获利后管仲却和鲍叔牙分得一样多。有人就为鲍叔牙打抱不平,鲍叔牙却不以为然,他解释说管仲并不是贪图这区区小钱,是因为他家境贫寒需要这些钱度日,我和他一起做生意就是为了帮助他。
又比如两人一起作战,冲锋时管仲总是躲在后面,跑得很慢,到了撤退时,管仲却跑得最快。一起的人都笑话管仲是个胆小鬼,称他“管跑跑”。这时鲍叔牙又替他辩护,管仲不是胆小畏死之人,只是因为他家有老母亲需要奉养,他不得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为母亲尽孝。
管仲走上仕途后,遭遇坎坷,三次为官,又三次被国君罢免,遭到不少人的耻笑。鲍叔牙却说,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只是没有得到适合的机会,如果得到了,他一定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
管仲听到这些话后非常感动,他逢人便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失意时安慰你,骄傲时告诫你,比你自己还相信你,无条件的永远支持你,这就叫做挚交,这就叫做知己,它有一个专属的代名词—“管鲍之交”。
终于,这对挚友在仕途上取得了成绩,他们分别担任了齐僖公另外的两个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
可惜纠和小白都是庶子出身,庶子的师傅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前途的。但是,管仲和鲍叔牙渐渐发现,上天在无形中眷顾了他们,担任国君的齐襄公虽然妻妾成群,但却没有儿子,如果这种态势一直继续下去,日后继承君位的可能就是两位公子中的一个,于是管仲和鲍叔牙暗地里商量,真到了那一日,两人一定要互相举荐,一展胸中所学。
当然,管仲和鲍叔牙只把这种念头埋于心中,不敢声张。尤其齐襄公此人性情无常,先后杀害鲁、郑两国国君,齐国上空弥漫着一股血腥。
“国君放纵,国人懈怠,祸乱将要发生了!”鲍叔牙喃喃道。月夜之下,两人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他们共同做出了一个决定—保护两位公子出奔他国,离开是非之地,保护希望,等待机会。管仲选择的是鲁国,鲁国国力强盛,还是公子纠的外家,到时候可以就借助鲁国之力图谋大位了。鲍叔牙则选择了莒国,他告诉公子小白,莒国到临淄的道路畅通平坦,真到那时,归国的速度才是第一位的。
~~公子小白~~
事情就像他们预料的那样,公元前686年,连称杀齐襄公,拥立公孙无知为君。出奔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赶紧与师傅们紧急磋商对策,并加紧与国内的联系,他们得到了师傅的安慰—公孙无知的君位并不安稳。
果然,仅仅过了半年,公孙无知又被雍廪所杀。两人之前曾有争执,无知即位后虽然表示出宽宥的意思,但是雍廪依然害怕遭受报复,所以选择先下手为强,他联合高傒杀掉公孙无知,并诛杀连称和管至父。齐国陷入一片混乱。
雍廪一面安抚人心,到离宫取回齐襄公尸身重新安葬,一面派人迎立新国君。雍廪的使者直奔鲁国而去,他选择了公子纠。
长幼有序,雍廪的做法完全符合礼制。
真是风水轮流转,若能够借此扶立齐国国君,鲁国必然可以增加在齐国影响力。鲁庄公非常高兴,他立即准备启程,送舅舅回国即位。
大夫施伯却劝阻了他,不要急于送公子纠回国,因为齐国内乱有利于鲁国,最好先静观其变。鲁庄公没有听,他亲率三百战车护送公子纠回齐。
莒国,公子小白也在借兵,他留在国内的眼线及时汇报了国内的情况。
莒国是少昊的后裔,国君为己姓,在商朝时为姑幕侯国,周武王时期,姑幕侯国助周灭商,并臣服于周。周朝建立后,周武王仍将他们封于此地,建立莒国,国都为计(在今胶州市南关城子村),到春秋初期迁都于莒(今山东莒县境内),莒国是东夷中最强的国家,对周围小国不断发动战争,但是它比起齐、鲁要差上不少的,尤其齐国走上扩张之路,而鲁桓公、鲁庄公时代又是鲁国国势最盛时期,莒国的日子颇不好过。因此莒君对公子小白很是上心,如果能够扶持小白当上齐国国君,莒国未来就有了依靠。所以当小白开口借兵时,莒君很大方地表示愿意倾全部之力。鲍叔牙婉拒了,此时不在于车乘多寡,速度才是第一位的。一百乘车,足矣!
鲍叔牙当初选择莒国的优势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齐鲁之间横有泰山、徂徕山、沂蒙山等数个山系,道路曲折而且路程要远,而莒国距离齐国就要近出一些,且道路要平直得多。
不过,远在鲁国的管仲也深知这一点,他相信公子小白一定也会得到消息,所以在半路上他向鲁庄公要了三十乘战车,他要阻击公子小白。
管仲昼夜奔驰,终于在即墨(今天山东平度市古砚镇一带)赶上了小白的车队,此时莒军刚停车准备做饭,公子小白还坐在车上。
山东官方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横在曲阜与临淄之间的泰山、沂蒙山、徂徕山。
而莒县与临淄之间已经是这些山脉的尾巴了。
不过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管仲会在即墨追上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为什么会选择绕那么一个大圈子?
难道他是为了完全避开那些曲折难行的山路?
其实这是拜《东周列国志》所赐。
关于管仲追击公子小白的故事并不见于《左传》记载,后文中“管仲射钩”的故事也是通过第三方之口说出的,是“僖公二十四年”一章中通过寺人披之口而说出的,只有短短11个字,没有时间、地点以及其他细节描述。“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不过,《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就详细多了:“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但是,这里只是“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也就是说管仲领兵在半路阻击公子小白,并没有提“即墨”这个地方。
到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再次丰富了这个情节,“却说公子小白闻国乱无君,与鲍叔牙计议,向莒子借得兵车百乘,护送还齐。这里管夷吾引兵昼夜奔驰,行至即墨,闻莒兵已过,从后追之。又行三十余里,正遇莒兵停车造饭。”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确实是真实的历史。只是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细节,在流传过程中加入了演义成分,使得这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起来。
管仲上前,深施一礼:“敢问公子要到哪里?”
小白在车上还礼,回答道:“要回齐国。”
管仲笑着说:“令兄已经回去了,您就不必再辛苦这一趟了。”
这时鲍叔牙快步赶了上来,大声呵斥管仲:“如果纠真的已经回到齐国,你还用跑来拦截我们,还不快退下!否则就别怪我不客气啦!”莒军也纷纷围了上来,横戈身前,瞪圆了眼睛直盯着管仲。
管仲赶忙躬身施礼,示意鲁军后退。
看鲁军撤退,鲍叔牙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管仲也躬身后退。
突然,他直起身来,挽起长弓,一支利箭射出,直冲小白而来。
这只箭正中小白的腹部。
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
管仲一见得手,立即率领鲁军飞逃而去。这一系列动作兔起鹘落,不愧为管跑跑之名。
鲍叔牙只觉得气血上涌,没想到在这时候被管仲算计,他惊呼着跑去看公子小白。刚到车前,就听到笑嘻嘻的声音,小白竟然从车中缓缓坐了起来,原来管仲那一箭刚好射中他衣服上的带钩,小白害怕管仲再射,就咬破舌尖,假装中箭摔倒。
这一招急中生智瞒过了管仲,甚至瞒过了一旁的鲍叔牙。
鲍叔牙哈哈大笑,此时的他更坚定了最初的看法,自己所辅佐的这个人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君主。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和小白乔装改扮,另选了一条小路,奔向临淄。
抵达临淄后,鲍叔牙安顿好小白,就单车进入城中,他要说服齐国的公卿大臣们。
鲍叔牙先拜见了天子二守中的高傒,请他召集齐国大夫们于朝堂会面。高傒立即答应了,因为他本来就与公子小白交好。
齐国朝堂,公卿大臣齐聚。
鲍叔牙侃侃而谈,他着重提了两点:一,齐国连杀两代国君,人心不稳,要想稳定局势就必须选择贤明的人即位,而公子小白正是这样的人,是继任国君的不二人选;第二,齐鲁两国互为对手,鲁国为什么要支持公子纠,原因很简单,他们能从公子纠身上索取回报,当年宋国支持郑国公子突,却借机勒索,贪得无厌,导致宋、郑两国连年征战。现今齐国内乱不止,怎么能再让鲁国力量渗入齐国呢?
鲍叔牙鞭辟入里的论证,让齐国公卿们纷纷点头,尤其是第二点,让原本支持公子纠的大臣也倒吸一口冷气。此时齐国公族首领高傒和国懿仲带头表示,支持公子小白主政齐国。其余大夫见状也纷纷附议。
就这样公子小白实现了逆袭,成为齐国新一任国君。
比起他那些经常上头条的兄弟姐妹们,公子小白才是春秋时代真正的霸屏之王、超级明星。就让我们隆重请出公子小白,不,此时应该换一种称呼了:有请巨星齐桓公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这一年,公元前685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