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暗潮汹涌,朝堂内外表面上却依然是一片风平浪静。
夜红绫从不是个好说话的人,当宗亲几位老王爷主动登门却在开口第一句话时就把人给得罪了之后,便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可以跟夜红绫商议朝权一事。
任他们好话说尽,威胁斥责或者是放低身段主动退让,夜红绫也并不买账。
而夜慕琛和夜廷渊接连几日的所作所为,在夜红绫看来,也不过是毫无意义地垂死挣扎而已。
吏部和户部是已经握在掌心的权力,所以该去处理政务时她依然会去,跟以往一样。并且这几天开始,她会每隔两三天就骑马出城,抵达郊外军营看罗、凤将军操练玄甲军。
而她的不动声色却如一张绷紧的弓,让人因猜不透她的意图而越发心慌没底。
时间就在这种火煎火燎一般的气氛过去了半月,打破这种看似平静实在一触即发气氛的,是边关快马传达的战报。
“陆衍之逼退金国八百里疆土,南圣大军侧面夹击,已经让金国损失惨重。”朝堂上,上官丞相代为宣布战报,“金国提出议和要求,愿意割城三座,赠黄金十万两,美人十个,以换取两国休战协议。”
话音落下,朝堂上一片静默。
夜红绫沉默地站着,绝艳冷硬的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让人看不出她对金国休战协议的态度。
“边关战争持续已久,我觉得是适合休战了。”楚阁老淡淡开口,“继续打下去,既劳民伤财,又有好战之嫌,对国库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金国军队彪悍野蛮,眼下是因为是被打怕了,所以求和。可金国的狡猾同样是众所周知的,以往公主殿下也不止一次打败过金国,然而金国每次修生养息之后都会卷土重来,他们的求和协议不可相信。”
楚阁老脸色微怒,注视着说话的大臣:“边关连年征战,国库耗损严重,边关的百姓连年承受战火侵袭,这些不是你站在高堂上随意发言两句就能体会到的痛苦!”
说话的大臣乃是兵部一个参政,兵部负责军队粮草供需,对战争的了解不比楚阁老浅,此时闻言,语气不卑不亢地回道:“阁老体恤百姓之心,下官敬佩。只是金国的野蛮狡诈我们已经见识过很多次。就算此次休战议和,以后他们依然会再度掀起战争,边关百姓过不了多久安稳日子,便又要承受战乱,所以下官的想法是一鼓作气,彻底打败金国,让至少十年之内无力再战,这样才能让百姓安稳。”
“你说得好听。”楚阁老冷笑,“彻底打败?有那么容易吗?你刚才也说了,金国野蛮又狡诈,此番陆将军固然得了上风,金国是想留得青山才提出议和,可若是穆国不和,继续大战下去,难保金国不会孤注一掷,使出什么狡诈手段,到时候吃亏的不还是穆国将士?”
“楚阁老此言,下官不太认同。”朝上以为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官员开口,“对于彪悍野蛮的敌人,我们必须留给他刻骨铭心的教训。他们说了句软话,给了些补偿,我们就轻松放过?那么在战争中死去的那些将士岂不都是白死了?谁给他们以及他们的妻儿父母一个公道?”
夜红绫站在殿上,沉默地听着众人发言。
“本王认为楚阁老说得对。”夜廷渊冷冷开口,“穆国眼下朝局混乱,内忧外患,议和才是上上之策。”
说罢,没什么表情地抬眸看向上官丞相:“丞相大人觉得呢?”
上官丞相沉默片刻,缓缓点头:“本相也是这么想的,继续打下去对穆国也没什么好处。劳民伤财,弊大于利。”
就在此时,一个年轻沉稳的声音响起:“公主殿下曾带兵抗击过金国,不如听听公主殿下的意见如何?”
这句话直接结束了所有的争论,殿上陡然间静默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到站在最前面的夜红绫面上,群臣面色各异,却都在等着夜红绫开口。
“本宫没什么特别的意见。”敛眸拂了拂袍袖,夜红绫波澜不惊地开口,嗓音清冷淡漠一如往常,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强硬独断,“穆国和金国战争持续了这么多年,议和是不可能的,本宫要的也不仅仅是把金国打怕。”
什么?
满朝文武似是没听懂她的话似的,都沉默地看着她。
“就算打得他们十年不敢兴兵,那么十年之后呢?金国狡诈又野蛮,总不可能安分。”夜红绫道,“所以本宫要的是,让金国彻底覆灭。”
话音落下,满朝死寂。
让金国彻底覆灭?
这怎么可能?
“兵部回去准备粮草,边关将士的军饷不能断。”夜红绫扫视满殿,点了方才说话的年轻臣子,“俞云平,即日开始,边关粮草一事有由你跟左参政全权负责,各州各城调运粮草时需无条件配合。任何人若敢私自动军饷的主意,本宫决不轻饶。”
俞云平是个年轻的大臣,今年还不满三十岁,在兵部任职,品级不高,但一腔报国热血却是毋庸置疑——至少就眼下来说,他尚未被权势利欲蒙蔽,可堪重用。
听到护国公主把粮草重任交给他,这位年轻的臣子先是诧异,随即毫不迟疑地跪下:“臣必定不负殿下重用之恩,若有私心贪墨之处,甘受重典处置。”
夜红绫目光掠过户部尚书,淡淡道:“户部也要尽可能地协助兵部,本宫不希望听到有人利用权力在战事上使绊子。”
顿了顿,“冬日寒冷,边关将士御寒的衣物都送到了没有?”
“回禀殿下。”兵部尚书躬身回报,“半个月前就陆陆续续送了几批过去,目前大半的将士都应该已经穿上了冬衣。”
“夜红绫。”夜慕琛冷冷开口,“金国虽然战败,可战斗力依然不容小觑,本该议和休战的事情,你却一句轻飘飘的指令就打发了?你可知道这句命令之下,国库又要多拨出去多少银两?你到底存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