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进攻开始,济南城就用火炮轰击楯车和云梯。而清军还是利用当地的百姓填平了护城河。
最先上阵的依旧不是清军,而是蒙古牧民和汉军旗。他们在弓箭手和鸟铳的掩护下,借助云梯和钩体向济南城发起了一次次的冲锋。
最开始的时候,济南城守军应付得手忙脚乱!但是在樊化龙的指挥下,他选派的3000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樊化龙只派出两千以上城头,一千人作为预备队。然后用两千人统帅城防军和民壮抵挡清军的进攻。
在一开始得时候,民壮们付出了不少死伤!因为他们既不懂纪律,也不懂配合。只知道在军官的带领下,一窝蜂的冲上去或者退下来。
好在樊化龙给民壮们配的都是长枪,而士兵们都是刀盾兵。他们用心的掩护着民壮,并引导他们做出攻击和防御。就这样,民壮们虽然付出了一定的死伤,但是牢牢的挡住了清军!并且在整个防御过程当中,民壮们的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上午得时候,清军士兵曾经四次冲上城头,逼得樊化龙不得不亲自上阵才将他们赶下去!而到下午的时候,清军士兵一次也没能蹬上城头!说明民壮们已经开始适应战斗状态了。
所以说所谓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女真人之所以能够崛起,那是因为他们在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遇到的文官武将没有一个称职的,这才让你这越打越强!
如果辽东的文武官员有一半能够忠于职守的话,努尔哈赤的脑袋早就被割下来送往太庙了。也不对,那时候的努尔哈赤要是被杀了,他的人头根本就没资格进太庙充当祭品!
战斗进行到下午,距离日落还有很长时间时候,多尔衮就下令撤军了。
在这一天的攻城战斗中,清军除了死伤两千余名士兵以外,什么也没得到!而济南城的守军除了死伤大一点以外,却成功的锻炼了队伍,牢牢地守住了济南城。
等确定清军退去不会再来攻击,樊化龙立刻兑现了承诺!凡是上城头参战的民壮,每人都领一两银子!有杀伤成果的民壮则得到了三两银子!死去的民壮家人都得到了十两银子!
守城是为了保卫自家的安全,居然还有银子拿!这一下子就把民壮守城的热情调动起来了!要知道,在当时一两银子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生活好久。有些贫苦百姓甚至一辈子都不一定见过银子!
所以当赏银发放完毕后,向樊化龙报名,想上城防御的人接连不断。而看到守城有结果,当地的士绅们还将自家的护院也派上了朝廷。所以形式一片大好,城内百姓欢欣鼓舞!
而在多尔衮的大帐里面,气氛却不像城里的那么好。大家都沉默着不说话。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次调动刘佩的计划再次失败了!而且就连进攻济南城也没取得意料之中的战果!
最令多尔衮他们郁闷的是,所有人都明白,如果自己能全力进攻济南城的话,说不定今天就拿下来了!但问题是刘佩这里还有三万余人在侧,随时能够冲出来袭扰攻城的队伍,使得清军必须分心,这才不能拿下济南城。
所以现在摆在多尔衮面前的问题就是,他无论如何也要拿下济南城外面的营地。
当晚多尔衮简短的开了一个小会,统一了大家的想法。那就是先全力击败刘佩!同时,多尔衮也明确表示,如果两天内不能击破城外大营的话,那就立刻全军撤退。
因为多尔衮的头脑还很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现在处在明国内部,如果自己一旦露出疲态的话,那些胆小如鼠的明军官兵们一定会扑上来!如果是真的被缠住的话,以明国军队的数量来说,绝对是一个蚁多咬死象的结果!更何况他的身边还卧着一只猛虎!
所以战斗从第二天开始就直接进入了白热化。清军第一天的进攻目的并不在于杀伤了多少对手,而是着力于破坏车阵的完整性。
清军们想出了一切的办法来破坏车辆,重斧的劈砍,纵火燃烧,用简易的投石车投掷巨石,近距离用小轻型火炮轰击,甚至用绳索捆住车辆后,用大量的战马拖拽!
这一连串的举动给车阵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战斗到傍晚的时候,车阵已经被清军打开了大大小小十余个豁口!为了这些突破口,清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过这一切在多尔衮看来都是值得的。
就在这天夜里,多尔衮发现刘佩已经将队伍多次轮换过,全军处于疲劳状态,他果断的连夜发动攻击,试图将车阵的突破口撕开的更大一些。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白天!期间只是在昨夜凌晨的时候双方罢战了不到两个时辰。此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一批清军在弓箭手和鸟铳手的掩护下退了下去。随即又一批清军冲了上来!
此时的车阵外面可谓尸积如山!清军士兵虽然尽可能的带走了一部分尸体,但是随着战斗进行,疲惫的士兵们已经无力或者不想处理带走同伴的尸体了!
经过一天的鏖战,火炮早已经过热得不能发射。只能随着降温才能零零散散他打上几炮。即使是这样,炮手们也没有放弃!每当危险的时候,他们都会冒险装填,轰击清军!
这批士兵可不是上一批汉军旗的士兵,而是纯正的八旗子弟!他们已经修养了大半天的时间,就是为了这段时间来冲阵!
失去了火炮的压制,清军士兵们凶性勃发,呐喊着不停向前冲锋。所以即使有零星的开花弹在他们中间炸开,依旧无法阻挡清军士兵们的进攻。
刘佩的士兵们早已利用攻势交换的短暂时间,尽可能的在缺口上修筑工事,但是工事非常简陋和残酷!因为用的就是清军士兵的尸体,混杂了杂物和泥土堆在一起!
士兵们刚刚喝几口水喘息片刻,靠近前线望楼上的士兵就用嘶哑的嗓子大喊:“鞑子又上来了!是真鞑!是真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