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

“没错。在这个案子刚刚发生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曾经一起讨论过凶手的性格,而且一起做了心理侧写。

他认为,犯罪份子是一个三十到四十岁的男性,小时候可能遭受过家庭暴力,并且对年轻的儿童有病态的喜爱,可能做过童子军的领队之类的工作。

他杀人的时候很克制,只是杀死小孩儿但是对老师只是射伤而没有补枪,那个死掉的老师也仅仅只是因为抢救不及时而已。

因此,他从一开始就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杀孩子。

他之所以杀死小孩儿,很可能是因为他对孩子的病态喜好被人发现失去了工作。为此,他认为是学校和学校家长们从他身边夺走了自己的心爱之物。

为了报复这些家长,他选择走了极端,杀死那些小孩儿,让那些老师和家长也感受被剥夺心爱之物的心情。我的朋友认为,凶手一定是激情犯罪,根本没有留什么后手,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抓。”

众人闻言,唏嘘不已。

他们不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种奇葩的报复理由,但一想到孟想身上光鲜的心理学博士标签,又觉得他的推理必然有一定道理。

“我觉得他说的很对,但我并不认同凶手是激情犯罪。

这个人很可能头脑非常清晰,杀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他杀人的时候使用了杀伤力很大的冲锋枪,并且还随身携带一把手枪。

在当地,长枪很容易买到,但如果想要弄到手枪那就不太容易了。这说明此人早就做好准备,并且很可能已经预演好了犯罪过程,以及逃跑路线。

因为,他选取的犯罪时间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那天刚好是当地的庆典日,许多道路上都被交通管制,以让巡游花车经过,不少警力会因此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凶手作案之后逃跑会轻松许多,激情犯罪的推断并不成立。

所以,我认为他是希望用这种大规模的、丧失人性的屠杀,来表达某种政治诉求。这种诉求很可能与保护儿童有关,我推测凶手的年龄可能不会很大,大概在二十岁左右。

当然,也有可能他的政治诉求是和自身有关,他希望用这种行为来表达自己被社会忽视的不满,可能他在幼年承受过同样的痛苦,因此他将这种痛苦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如果这家伙真的是为了达成某种政治诉求,我猜过不了多久凶手就会在媒体上公开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或者直接去警察局自首。”

孟想顿了顿,从怀里拿出一根香烟。

“不介意我抽烟吧?”

“别卖关子,接着说。”

顾毅挥挥手,他对孟想的推理同样感到着迷。

孟想捏着烟嘴,掐爆了里面的爆珠,他用Zippo打火机点燃香烟,一股水果香味弥漫开来。

“事实证明,我猜对了。

克里斯果然在犯罪后的一个月,自己去警察局自首,而那一个月刚好是当地立法会议期间。他利用了法律的漏洞外加未成年的身份,争取到了一个极其不公平的刑罚。

他的父亲在某次酗酒后打死了他的母亲,但是父亲却因为酗酒杀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刑罚,为此克里斯怀恨在心,他便在成年前利用这种惨绝人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当地法律的控诉。

他对自己钻法律漏洞的行为毫不掩饰,甚至胆敢在定罪之后,当场蔑视法官以及受害者家属,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利用聪明才智战胜了司法。

在他接受采访时,他也是满脸自豪的,他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在他的眼里,他并不是一个残杀稚童的凶手,而是一个推动法律进步的义士。

他对社会是充满失望的,他觉得只有利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才能让大众觉醒、让大伙儿重视,直到让他们改变法律里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

听完孟想的分析,大家全都唏嘘不已。

花音看着孟想,好奇地问道:“你这些推断……真的是在克里斯自首前做出来的吗?对不起,我不是在说你马后炮啊,我就是比较好奇而已。心理侧写真的能这么厉害吗?”

孟想没有说话,而是扭头看向了斯克兰顿。

斯克兰顿站了出来,点点头道:

“我可以证明,孟先生并不是马后炮。

在克里斯的案子刚出来的时候,灯塔国的舆论竞相报道,孟先生也以心理学专家的身份发表了一篇对罪犯的心理侧写。

那篇文章的内容和孟先生刚刚说的话是一模一样的,他并不是吹牛的。你们得相信,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心理学专家。”

周围所有人都对孟想交口称赞,唯独顾毅闭口不言。

孟想挺直腰板,微微昂起下巴说道:

“要论起犯罪心理学,我和我那个同学是比不了的。之所以我能猜对,是因为比起书上理论知识,我更喜欢结合实践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

这种东西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这种地步的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