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文学 > 其他小说 > 总裁,夫人又征婚了秦芷芯陆慕白 > 第449章:未来已打开
秦芷心是第8位登台的选手,按说前面选手的分数都不低,超过三百分的甚至已经有四个了,她应该压力很大才是。

然而事实上她非常轻松,一丁点压力都没有,走上台来,首先播放了一段之前在乡村拍摄的视频和画面,然后邀请凌风和叶慧卿上台。

凌风和叶慧卿先上的台,俩人在凳子上坐下来,秦芷心给他们俩简单的做了介绍,然后他们一起唱了那首《苔》。

叶慧卿先开口唱: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叶慧卿唱完,凌风才唱,同样的四句话,两代人用自己独特的嗓音来诠释,听上去却是另外一番味道。

当凌风和叶慧卿一起开始唱‘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时,站在台后的孩子们开始从两边登台,然后大家汇合在一起成了大合唱。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

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

溪流汇成海 梦站成山脉

风一来 花自然会盛开

梦是指路牌 为你亮起来

所有黑暗 为天亮铺排

未来已打开 勇敢的小孩

你是拼图 不可缺的那一块

世界是纯白 涂满梦的未来

用你的名字 命名色彩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雁声依旧在 年少时对白

耳边音犹在 如风暖心怀

(备注,凌风带领孩子们唱古诗《苔》借用了电视上梁俊和梁越群唱的《苔》。喜欢的亲们可以网搜梁俊梁越群《苔》,非常好听。)

凌风弹着吉他和孩子们一起唱《苔》,当唱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全场观众起立,大家不停的鼓掌,而更多的观众是在歌还没唱完时就点亮了灯。

四个评委每个评委都非常激动,即使林源,也忍不住夸凌风和这群来自大山的孩子们,说他们真的太棒了,把这首袁枚的,原本冷门的诗给唱出了另外一番味道。

观众席亮灯率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八,而评委自然也是一致好评,即使是看秦芷心各种不顺眼的赵圆瑗。

如果说林源的夸比较含蓄的话,那涛哥和康哥的夸就非常的直接了,说这个节目不仅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带动了大家对古诗词的热情,而且凌风还对这首诗赋予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未来已打开 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图 不可缺的那一块/世界是纯白 涂满梦的未来/用你的名字 命名色彩

赵圆瑗自然也是把凌风和孩子们们夸了又夸,说她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这些孩子们太可爱了,她真的好喜欢好喜欢他们。

不管赵圆瑗是不是真的喜欢凌风和这群孩子,但她说这话时的表情是非常真诚的,话语也是非常真挚的。

秦芷心最终得分388分,比上一次的368又上升了二十分,而她的分数自然也是位列第一名的。

八名选手完全展示完毕,秦芷心和蔡晚晴排在前两名,于是她们俩要单独再比一轮,然后谁分数高谁就直接晋级到六强。

面对这样的结果,无论是秦欣悦还是陈佳妮,俩人心里都非常的不爽,可是不爽也没办法,蔡晚晴和秦芷心的分就摆在那。

主持人宣布秦芷心和蔡晚晴要单独再比一轮时,蔡晚晴笑着说:“这一轮其实都不需要比较了,秦芷心自然是比我更有实力,她直接晋级六强我心服口服。”

秦芷心赶紧说:“哪能不比呢,按规矩来,一时的分数高不代表一直分数都高,没准这一轮,晚晴你的节目就比我的节目更受欢迎,得分也更搞呢。”

秦芷心和蔡晚晴在台上的互动让台下的观众们看得非常开心,大家都说看她们俩人互动,倒是觉得这个节目没那么多的勾心斗角。

按照今晚的牌号顺序,蔡晚晴先表演,而她再次带来的节目是一组地震现场,当然这不是时事新闻了,而是之前地震场面,她作为旁白主持人对突发地震进行报道。

这个场面其实并不是多出彩,虽然地震画面给人很震撼,不过蔡晚晴的旁白却讲述得很好,并不煽情,但质朴的语言让人听了恍如身临其境一般。

蔡晚晴这一轮得分是323分,比第一轮的分数要低一些,或许大家觉得这种录制的旁白没有时事新闻那样更考察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吧。

而秦芷心的这一轮节目依然是凌风和孩子们做主角,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唱诗,而是凌风和孩子们把《木兰诗》用舞台剧呈现给大家。

在这一档节目里,秦芷心主持人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她只是介绍了木兰诗而已,真正的主角是凌风和那群孩子。

凌风扮演了木兰的父亲,而叶慧卿则扮演了花木兰,别的孩子都分别扮演士兵,花木兰的家人等等。

凌风穿上了古装,孩子们都穿上了盔甲,一场气势宏伟的舞台古装剧《花木兰》舞台上随着秦芷心的旁白逐一展开。

舞台剧编得很美很大气,孩子们该有的台词也都一句话没漏,一句没错,这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大型舞台剧非常震撼,而乐队的配乐也非常给力,所以这场舞台剧让全场沸腾,观众几乎都站起来看了。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幕,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四位导师也都站了起来,给这群来自大山的孩子们鼓掌。

赵圆瑗是抢先发言:“我鼓掌,我给满分,不是因为主持人怎么样,而是这群孩子,他们真的太精彩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