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文学 > 其他小说 > 兵荒马乱来种田 > 第272章 月如钩(2)
  接下来的日子,柳家人把田地间的工作都渐渐做得松散了。

  还有两个多月就要秋收,这时候完全放弃不管,确实又挺可惜。

  为了不叫人疑心,他们每天还得做做样子。

  白天,柳全时常也拉着渠郎一起下地,有时候去路家干活,有时候就在他家山上山下的田里打转。

  一方面是手把手地教这孩子种地,尽量多传授点经验;另一方面,柳全也多少有把自家田地转交给他的意思。

  只不过,说“托付”为时尚早,柳全只能从农业技术方面略讲得多一点。

  剩下的时间,他们一家人开始为“上路”做准备。

  当先便是从金山下恁众多的农用车里,找出一款大小差不多的来,作为改装的基础。

  照柳全意思,他们挑中了一种车头不甚大,看起来方头方脑的古怪车辆。

  这车辆乍一看着像老式的货车,前后都是敞篷的,没有十分夸张的驾驶舱,后挂的车厢也特别的方。

  整个机器,除了前后的轮子,看起来就是个长方体。

  柳全说,这方便伪装成一座蘑菇茅草屋。

  柳奕和芳娘呆愣了一时,就那么看着他——母女二人很难想象,这机器还能怎么改造成房子。

  不过兴致勃勃的“工程师”兼“技术人员”已经发话,她们也没法反驳不是。

  这些机器在金山里堆放了好几年,虽不至于积尘生锈,也一直都和没用的摆设差不多,能够派上用场,自然再好不过。

  且照柳全说来,这现代机器好歹是铁皮,底盘高,轮子又大,若遇危险,还能抵挡一下。

  现成的厢式货车太高了点,不方便伪装。

  他选的是前二后四的六轮车,比三轮四轮都稳当多了,而且看这情形,后挂的车斗还能翻过去……自动的。

  翻过去?

  柳奕拿眼神直瞟她家阿娘,芳娘竟然一脸淡定,压根就没有“不同意见”。

  单独的车斗不是没有,但那斗一样是铁皮,自重就很大,他们的大黑驴拉不了。

  柳全估摸着,起码要用几匹高头大马才行,换别的,都得拉趴下。

  再说,恁铁皮车斗皆是橡胶轮胎,上不了路。

  您还想上路?柳奕这时候听出来,她家阿爷是“慎重考虑”过这个问题的。

  至于跑起来,那笨重大机器的油箱里仿佛还有些垫底的柴油,跑个一两里路恐怕真没啥问题——

  其实也没有必要,他们只是偶尔需要一个临时的隐蔽处而已,哪还能真开着跑呢。

  对于阿爷的清奇思路,柳奕很想说……宁觉着,在荒郊野地里忽然冒出一座茅草屋来,隔天又长腿儿似的不见了,恁不吓人么?

  但和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风餐露宿比起来,柳全的理由好像更充分一点。

  只要没有技术障碍,她们也反对不了啊。

  谁叫柳全现还独立造不出板车来呢。

  照她家的“柳工”所言,造板车最大的障碍,主要是恁木质的车轮,从材料到工艺,要求都比寻常物件更高一点。

  要“輮木以成轮”,在此年代里,应属于木匠活中轻易不好掌握的高级工艺了。

  这时代的器物都是这样,材料简单纯天然,工艺却穷尽了人类智慧。哪怕你看得出那轮子是木头硬拗的造型,自己拗不出来,恁就白搭。

  等造好了大车现买轮子,那效果与直接买一辆板车是一回事。

  最近又不让野集开市了,他们可以先打听着消息,却不能啥也不做地干等着。

  就买了驴车,那车也极小,仅仅能够拉上他们三人代步,也装不成什么东西。

  同时需要购买的,除了板车,还有骑驴要用的鞍子。

  直接朝驴背上搭块毡垫,虽也能勉强将就着骑吧,他们家大黑驴又是个急躁性子,力气大是大,跑起来颠簸一下恐怕摔得人鼻青脸肿。

  柳全用了两天时间“设计图纸”,预计把竹木的框架分别搭在车头和车斗上,前后固定……最后的效果,就是一间比他家现住的屋子略小的茅草屋。

  这些日子,空间里的土地还在抖,只是抖的频率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那么高了。

  不知不觉,它已经抖了个把俩月,越接近“边界”桃花林的地区,越变得地势不平山峦起伏。

  一座接着一座高低错落的小丘陵,上面长满了植被,看起来快和白芸里附近的地貌差不多了。

  过去,他们一家子进去只是眨眼的功夫,落脚点多在金山脚下。

  柳家人现在想进空间里,还得提前考虑清楚了,“精准定位”,不然从里面就得走很远的路,耽搁功夫。

  到略远的“山区”砍伐竹子或木料,需要他们一家三口协作,趁着夜深时弄出空间,再从他们家后山坡的空地,腾挪到金山附近的加工地点。

  麻烦是麻烦了些,总比他们自己在林子里折腾来得轻便,要拖也拖不动啊。

  柳全选用的主要材料是柳树和杉树,将木料开成板子,没有个机器,还很费时费力。

  有时候要趁着天色好,在院子里架起一段原木来,与渠郎二人一起拉大锯。

  在此期间,柳奕和芳娘也在琢磨车厢垫底和睡袋的事。

  就像柳全说的,再走走天就冷了。

  大白天的,海螺又进不去,除了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他们一家三口,也总要想法子御寒保暖。

  柳全“魔改”农用车的兴致高昂,连带着柳氏娘儿俩有事没事也开始瞎琢磨起来。

  数日过去,敞篷的大板车没买到,他们家的“房车”却已经有了差不多的意思。

  人一旦目标明确地忙碌起来,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山沟里的六月匆匆结束,眨眼到了七月。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尝新节便是他们在白芸里过的最后一个节日了。

  七月初三日夜里,芳娘招呼柳全父女皆停下手里的活计,“不管咋说,这节庆还得好好过!善始善终,要有点样子才行。”

  七月初的这个节日,是他们在大靖本土过的第一个节日,很有纪念意义。

  柳氏量出两斗菽豆来,叫柳全父女抬去淘洗干净了拿水发上。

  又量得三升绿豆,也洗洗干净了泡发豆芽。

  今夏收的麦子,同样泡发了三升,预备熬麦芽糖。

  还有柳奕喜欢的黍饵,加上新麦的麦饼,今年都得多打一些,旅途中还能吃上一段时间。

  全麦面的蒸饼也要再蒸几笼屉——近几年,随着这开花馒头的逐渐流行,柳氏蒸得一手好蒸饼的名声已传播在外。

  芳娘不仅将这简单的手艺教授给娄家和椿家的妇人,便连蒯家父子也学习了去。

  其余如里中的曲家、何家妇人等,时不常的遇见了讨教一番,芳娘都有问必答,从没有私藏。

  至于恁馒头的花样么,除了常见的粗麦面馒头,也有发酵粟面、黍面、或添点菽豆绿豆杂和面的……那就全看掌勺持家的农妇们依据自家条件自由发挥了。

  而今的白芸里,不夸张地说,恐怕也有半数妇人多少会做蒸饼馒头,反倒显得芳娘的花样不那么丰富,“泯然众人矣”。

  这也没甚打紧。

  照芳娘的话说,你不教,别人就没法子了吗?这又不算啥“高精尖”,再藏着掖着,人家不早晚都能学会,何苦惹得一路闲话。

  遇到这年节时候多蒸些馒头,他们不仅可自家吃,也可以送给里邻,落得大家欢喜。

  人们对于一样食物的接受速度,远比什么精神洗脑都来的快。它们无害,且有益于身体健康,叫人充实愉悦的感受最为直接。

  想与人拉近距离,就要与他分享食物;文化传播,也首先是从饮食文化开始。

  征服天下,虽然最终可能倚靠拳头,但那效果一定不如节日庆典来得持久。

  人不总是习惯于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么。

  相较于来自于灾难苦厄的深刻反省,几代人过去,没了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就显得苍白无力,极容易变成“没有味道的老生常谈”,不仅不被后来人理解,还会轻飘飘玩弄耻笑。

  反倒是每个人都能直接体验到的,诸如对幸福美满的憧憬,更加长效隽永一点。

  到了七月初五,柳全换来几条芸水里打起的活鲫鱼,条条都有近尺长。

  芳娘把它们养在活水里,预备到初七日过节时再烹制。

  刚来这里的时候他们日子过得窘迫,家里没有余粮,更什么拿得出手的好吃食。

  现在吃穿不愁了,他们也准备离开了,无论是对这白芸里的里邻乡亲,还是对天上地下过往的各路神明,也该稍微有所表示才行。

  新制的豆腐,在木方里压制成干,略洒些薄盐腌制一下,再用姜黄等香料熬煮一时,摊开来晒了满满一簸箕。

  待翻了几个身的豆腐块里水分去得差不多,变成了绵软的豆腐干,柳奕便相帮着阿娘用干净的麦草编织成长串,依旧挂在竹竿上吹着风。

  七月初七的清晨,一切预备妥当,柳家的食物还是七样,内容却已大大地丰富。

  竹编的小食篮里堆放着码作三层的金黄黍饵和雪白舂饼,为柳全和渠郎二人舂了半日所成,单独食用也可,另还配了一小碟饴糖稀。

  麦饭,依旧蒸了一镬,盛在竹篓里热气腾腾。

  一整条的豉香鲫壳鱼,用葱蒜清烧后,再用豆豉蒸得骨酥肉烂。

  另有一碗香葱烧豆腐,姜黄腌过的豆腐干切片,烧得厚味多汁略带鱼香。

  加上一大碗水嫩滑溜蒸鸡蛋羹,翠绿的葱花底下洒上了一点香油和自酿的豉油酢醋。

  素菜就弄了个什锦的凉菜,水焯过的蕹菜和嫩南瓜叶凉拌生鱼腥草。

  腌渍的小菜也是双拼了一碟酸甜的糖醋薤白,和切成薄片的淡腌脆萝卜。

  “正餐”之外预备的果子,他们家没有现成的果树,就切了两只清香甘甜的“美人背”。

  柳全新开了一瓮春酒,从他家的大酒坛里倒出来,装满了一只能装五斤的小陶罂。

  收拾停当,柳家人换上了浆过两遍的衣裳。

  麻布还是粗麻布,衣裤裙衫却是去年裁的,没上过几次身,还算崭新。

  渠郎一早也换好了最齐整的一身,来柳家帮忙背东西。

  从他们“认亲”以来,大部分时候,这类祭祀,都不用渠郎自己操心,芳娘自会准备个双份,叫上他一道庆贺。

  他们这结了几年的“同义社”,一起过节、一起祭祀、一起劳动……已算例行。

  在这一次的火灾里,损失最大的是曲家,经过分析,最早火起也在曲家一族聚居的巷子里。

  其余人家,都是被大风吹起的火星逐渐牵连。

  季家和何家也烧了两户房屋,由于不在火场最中心的区域,一户烧没了屋子,一户烧倒了半壁,有几个人轻微烫伤,其余财产损失却不大。

  今天的祭祀活动完结,他们还准备申请社内的“集资补助”。

  有困难时互相帮助,这也是他们结社的初衷。

  再一考虑到夏收前的雹灾,受灾不甚严重的人家就商量着各自出几升粮食,帮补一下。

  酒过三巡,几个寻常说话管用的男人们还商议着,照此下去,他们这社里也得有点正经的公产才行。

  原来的那些公家田地,因着多少都有的私心,这两三年,他们也没上心正经营务。遇到此时,不就有些后悔了吗……

  这时候,因为自家也准备要走了,无论他们说什么,柳全都一味地点头称是。

  从今往后,无论这些白芸里的乡民们发展到何种境地,也都与他家没甚关系了。

  没有意见就是最好的意见。

  这心情,还真是莫名轻松呢。

  柳家的饭食和酒菜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很快就被吃得碟碗空空一片狼藉。

  便连细姊也一个劲地问柳奕,她家忽地这样大方,莫非是发了横财么?

  没有的事,柳奕连忙表示,她家今年夏收麦子亏了好几十石,前两日又被黄貂拖走了一只顶能下蛋的老母鸡,爷娘还想着定要好好祭祀一番,方能禳除厄运。

  那里发得甚横财来耶,就是打肿了脸充胖子。

  许是心情不错,这一日的庆典上,柳全喝得酩酊大醉,为渠郎一路相帮着,才迷迷糊糊回了家。

  看一眼同样喝得满面绯红的路家渠郎,芳娘知晓定是和娄三椿二几个人互相劝酒来着,也不晓得那嘴上可还有个把门的没有。

  为免阿娘忍不住念叨,柳奕麻溜拎下来一串豆腐干又捡了一篓腌鸡蛋,送给渠郎叫他赶紧回家。

  这段时间里,他们所有的生产活动都陆续中止。

  到了七月初九的夜里,柳家人又开了一次小会,将离开白芸里的时间确定在了七月十五的夜里。

  “没错,就是七月半。”头疼了两日的柳全嗡嗡点着头道,“月亮大正好赶路,等咱们一路走出了这莫酉乡的地界,再说后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